《情歸有心人》新聞及碟評:
《hifitrack.com》(Jan 2018):
『方文新發燒錄音專輯《情歸有心人》重唱梅艷芳的經典歌,向梅艷芳致敬。這是很富挑戰性的選擇,因為梅艷芳歌唱爐火純青,珠玉在前,翻唱梅艷芳的歌絕不容易。大家都知方文中低音聲線非常美麗,她演繹演繹的歌很適合,令人想知道的是她會不會跟隨梅艷芳原有的方式來演繹呢?結果是方文並沒有跟隨梅艷芳原有的演繹方式,而採用了屬於自己的方式去唱這批梅艷芳的經典。今次方文的演繹方式有相當多變化,有時較為悲傷、有時會較為激動,有時會較淡,她針對每首歌的不同內容來作出了不同的演繹。方文在這張唱片的演繹跟她以往那Karen Carpenter式唱腔相當不同,與梅艷芳的原唱比較也有很大差異。演繹之間的差別為樂迷提供了很大的欣賞樂趣,大家可以感受到同一首歌有不同的演繹;在一張專輯內方文提供了好幾種不同的演繹方式,是成熟和出眾的表現。
不可不提的是製作人Richard Yuen的編曲,《情歸有心人》裏的編曲很值得大家留心欣賞。相比起大部分發燒唱片,《情歸有心人》的編曲明顯來得較為豐富,樂器比較多、編排有較多變化、細節安排相當豐富。有心聽編曲的朋友聽這張《情歸有心人》會感到非常滿足。本專輯錄音十分之好,錄得非常靚聲。各位發燒友不會失望,一般樂迷從聽演繹和聽音樂的角度出發也會感覺非常滿意。方文《情歸有心人》絕對是一張高水準的香港專輯,值得向大家推薦。』
《第一線 (HEADLINES)》(Dec 2017):
『自從香港有了發燒市場,一下子本地女聲像成為試音人聲;但有幾多人在技巧能處理得有份量?有多少位曾經過幾多錄音室的執陋大師拉上推下的調較出發燒效果?大家也心理有數。
...2017年快完,這一張方文的「情歸有心人」是筆者推薦,其中在演繹上不容走眼的好作品。
Astor方文憑2008年推出一張重唱Carpenters的Erste專輯,當時Headlines幾乎是第一個發現這把將Karen Carpenter唱得如真人現身的女聲...
新專輯由方文和Joseph Ip葉廣權聯合監製,編曲是Richard Yuen,而全碟是選唱Anita梅艷芳的作品;這其實在選歌上很冒險,首先在發燒界不宜重唱單一位歌手的歌曲做專輯,這很易令原本不愛這原唱歌手作品的樂迷不會碰;再者,選梅艷芳也非今日發燒市場的取向,因Anita大紅時,樂迷主要是女fans,但香港發燒市場是男人天下,以筆者觀察,這班發燒樂迷大部份非梅艷芳的fans,故這全碟選上Anita,要花時間才能令今日的發燒迷接受。
不過,如果你真的是有心聽一張女聲,而想聽到熨貼感覺的歌聲,我提議你這張「情歸女人心」,這是少有一張由唱、編、監製皆做出水準的一張;Richard Yuen的編曲,Astor加Joseph的監製,到最重要表現得很平和淡然細膩的,就是Astor的唱。
說真的,在過往方文廣東歌唱片中,她今次的演繹更揮洒自如,將感情、技巧完全熨貼如聲音撫摸人心的演繹。必要由「有心人」開始,這是張國榮的曲,林夕的詞,Richard的編排為此曲加入的strings,營造出淒慟感覺,三方的造功絕妙。另推薦也必聽「抱緊眼前人」,這曲在近年間常被重唱,Richard編出一種美式西岸session手法,這種碎步式如session jam,竟托出Astor很出色的聲底,她將那種愛得甜絲絲的味道帶出;到後段轉入手風琴的Waltz手法,很少一首中文作品能變調得如此順落自然;原本梅的唱苦很多,而Astor將歌曲的枷鎖解開了。CD一開始是「女人心」,說真的這一曲放第一首也非一般發燒fans輕易認同,但Richard將此曲編出的粵語長片引子,再由方文唱出一種憤怒的反抗,完全到位展示了怒和孤立。
我一直反對歌手太投入歌詞去唱一首歌曲,因為很多時,苦歌變得過苦而不自然,快歌開朗而無邊際,但Astor這種因詞而唱,從編曲帶動的本領,確令人意外收穫;推薦!』
《forever young · forever love (MQG CD)》新聞及碟評:
《音響技術》(May 2017):
馬中超:
『當我用本社的大型號角重播這三張MQGCD,那種比舊版煥然一新的聽感,就肯定是近期最深刻者,尤其當中一張已被主編選為CD of the Decade的方文作品。 ...而當此碟一播,那種歌者如在目前的活生感,確實令我茫然!』
《君子雜誌》(Oct 2016)新聞及碟評:
『2008年推出個人英文同名發燒大碟《ASTOR [ERSTE]》,當中嗓子跟Karen Carpenter激似,這是筆者重覆聽得最多次的Astor專輯,可能是首張,有先入為主的緣故。
Astor的另一張highlight是《Theatre》,選唱著名電影和音樂劇主題曲及插曲,其中最受人談論是一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除了最多人熟悉,也因為效果比Julie Covington更有說服力。而她最近的作品為與作詞人向雪懷合作推出的《情 · 懷》專輯,有消息説今年9月此作將推出vinyl edition是她的首張個人黑膠唱片,不禁令人期待。
每次聆聽Astor的唱片,她獨有的韻味便在空氣中迴盪著,每每令人感到那份嗓音在空氣中裡來回反彈,樂意難平。所謂嗓子予人的撼動力,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Astor Fong《ASTOR [ERSTE]》(2008) 《hifitrack.com》(Jan 2018):
『方文新發燒錄音專輯《情歸有心人》重唱梅艷芳的經典歌,向梅艷芳致敬。這是很富挑戰性的選擇,因為梅艷芳歌唱爐火純青,珠玉在前,翻唱梅艷芳的歌絕不容易。大家都知方文中低音聲線非常美麗,她演繹演繹的歌很適合,令人想知道的是她會不會跟隨梅艷芳原有的方式來演繹呢?結果是方文並沒有跟隨梅艷芳原有的演繹方式,而採用了屬於自己的方式去唱這批梅艷芳的經典。今次方文的演繹方式有相當多變化,有時較為悲傷、有時會較為激動,有時會較淡,她針對每首歌的不同內容來作出了不同的演繹。方文在這張唱片的演繹跟她以往那Karen Carpenter式唱腔相當不同,與梅艷芳的原唱比較也有很大差異。演繹之間的差別為樂迷提供了很大的欣賞樂趣,大家可以感受到同一首歌有不同的演繹;在一張專輯內方文提供了好幾種不同的演繹方式,是成熟和出眾的表現。
不可不提的是製作人Richard Yuen的編曲,《情歸有心人》裏的編曲很值得大家留心欣賞。相比起大部分發燒唱片,《情歸有心人》的編曲明顯來得較為豐富,樂器比較多、編排有較多變化、細節安排相當豐富。有心聽編曲的朋友聽這張《情歸有心人》會感到非常滿足。本專輯錄音十分之好,錄得非常靚聲。各位發燒友不會失望,一般樂迷從聽演繹和聽音樂的角度出發也會感覺非常滿意。方文《情歸有心人》絕對是一張高水準的香港專輯,值得向大家推薦。』
《第一線 (HEADLINES)》(Dec 2017):
『自從香港有了發燒市場,一下子本地女聲像成為試音人聲;但有幾多人在技巧能處理得有份量?有多少位曾經過幾多錄音室的執陋大師拉上推下的調較出發燒效果?大家也心理有數。
...2017年快完,這一張方文的「情歸有心人」是筆者推薦,其中在演繹上不容走眼的好作品。
Astor方文憑2008年推出一張重唱Carpenters的Erste專輯,當時Headlines幾乎是第一個發現這把將Karen Carpenter唱得如真人現身的女聲...
新專輯由方文和Joseph Ip葉廣權聯合監製,編曲是Richard Yuen,而全碟是選唱Anita梅艷芳的作品;這其實在選歌上很冒險,首先在發燒界不宜重唱單一位歌手的歌曲做專輯,這很易令原本不愛這原唱歌手作品的樂迷不會碰;再者,選梅艷芳也非今日發燒市場的取向,因Anita大紅時,樂迷主要是女fans,但香港發燒市場是男人天下,以筆者觀察,這班發燒樂迷大部份非梅艷芳的fans,故這全碟選上Anita,要花時間才能令今日的發燒迷接受。
不過,如果你真的是有心聽一張女聲,而想聽到熨貼感覺的歌聲,我提議你這張「情歸女人心」,這是少有一張由唱、編、監製皆做出水準的一張;Richard Yuen的編曲,Astor加Joseph的監製,到最重要表現得很平和淡然細膩的,就是Astor的唱。
說真的,在過往方文廣東歌唱片中,她今次的演繹更揮洒自如,將感情、技巧完全熨貼如聲音撫摸人心的演繹。必要由「有心人」開始,這是張國榮的曲,林夕的詞,Richard的編排為此曲加入的strings,營造出淒慟感覺,三方的造功絕妙。另推薦也必聽「抱緊眼前人」,這曲在近年間常被重唱,Richard編出一種美式西岸session手法,這種碎步式如session jam,竟托出Astor很出色的聲底,她將那種愛得甜絲絲的味道帶出;到後段轉入手風琴的Waltz手法,很少一首中文作品能變調得如此順落自然;原本梅的唱苦很多,而Astor將歌曲的枷鎖解開了。CD一開始是「女人心」,說真的這一曲放第一首也非一般發燒fans輕易認同,但Richard將此曲編出的粵語長片引子,再由方文唱出一種憤怒的反抗,完全到位展示了怒和孤立。
我一直反對歌手太投入歌詞去唱一首歌曲,因為很多時,苦歌變得過苦而不自然,快歌開朗而無邊際,但Astor這種因詞而唱,從編曲帶動的本領,確令人意外收穫;推薦!』
《forever young · forever love (MQG CD)》新聞及碟評:
《音響技術》(May 2017):
馬中超:
『當我用本社的大型號角重播這三張MQGCD,那種比舊版煥然一新的聽感,就肯定是近期最深刻者,尤其當中一張已被主編選為CD of the Decade的方文作品。 ...而當此碟一播,那種歌者如在目前的活生感,確實令我茫然!』
《君子雜誌》(Oct 2016)新聞及碟評:
『2008年推出個人英文同名發燒大碟《ASTOR [ERSTE]》,當中嗓子跟Karen Carpenter激似,這是筆者重覆聽得最多次的Astor專輯,可能是首張,有先入為主的緣故。
Astor的另一張highlight是《Theatre》,選唱著名電影和音樂劇主題曲及插曲,其中最受人談論是一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除了最多人熟悉,也因為效果比Julie Covington更有說服力。而她最近的作品為與作詞人向雪懷合作推出的《情 · 懷》專輯,有消息説今年9月此作將推出vinyl edition是她的首張個人黑膠唱片,不禁令人期待。
每次聆聽Astor的唱片,她獨有的韻味便在空氣中迴盪著,每每令人感到那份嗓音在空氣中裡來回反彈,樂意難平。所謂嗓子予人的撼動力,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在首張專輯已表現出她的個人之處,這位擅長女聲低音的歌手,跨越三個八度音程,貼合她的亞洲Karen Carpenter美譽,可以用原key唱出Carpenters的歌曲,是此作最吸引之處。』
我經常在此提出,人聲歌唱一如音響中的揚聲器,若然擁有獨特的音質,必定會叫人一聽難忘,而方文那別具磁性的唱腔,正是最佳例子。有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在的唱片業正是這種生態,尤其是發燒碟。』
《發燒音響》(Aug 2015):
馬中超:
『由於工作關係,我在此碟剛製成初版時,已經陸陸續續試聽過,而當時的感覺是,縱然尚未經過Mastering, 但以人聲而論,已然令人聽得津津有味。首先,方文別具磁性的深厚嗓音,依然是獨步發燒界,所以一開聲便讓人著迷。此外,本碟選錄的,全是陪著我們長大的八、九十年代金曲,如「月半小夜曲」、「雨夜的浪漫」、「酒紅色的心」...正所謂深入民心,加上原唱都是男聲,但Astor依然將之演繹得頭頭是道。及後到正式推出CD版後,經筆者一再試聽,發覺其他配樂固然較當初更真實,而Astor的磁性唱腔亦更加確切,所以愈聽愈使人想入非非...』
《第一線 (HEADLINES)》(Aug 2015):
『她唱出「難得有情人」,可圈可點,改編成結他intro, 接入人聲,一開始如早春初醒...已聽出她聲底的溫婉有味道,由於關淑怡的唱法有點誇張,故方文版本更有一份合詞合格的演繹。「亮了紅燈」將原唱的男聲換上很哀怨感覺,同樣是恰好,這完全是配合向雪懷的安排去表達其歌詞,方文的技巧,尤其chorus一段完全發揮。另一首是「月半小夜曲」正是Karen Carpenter上身,有第一次聽到Karen唱中文歌的感覺,Astor的聲底完全發揮,說真比克勤的油腔滑調有感情;事實上,Astor唱克勤的歌曲是補救了原唱的過甜之感覺。再推薦「愛的替身」和「藍月亮」,這兩曲將Astor的聲底帶出了。』
《夜的眼睛》新聞及碟評:
《星島日報》(Feb 2014):
『唱片之中,有一首新作《夜的眼睛》,由潘源良填詞,她作曲,新作品展示了方文的作曲能力。其實這首並非她的首作,以前《情真.遊戲.Close To You》裡已出現... 當中有她的作曲。《夜的眼睛》除了存著Carpenters影響的清新風格之外,也透現著久遺了的香港音樂風格,即是沒有被Hip Hop和韓風感染的味道。全碟以四重奏的樂手班底製作,大提琴小提琴的伴奏,跟時下全電子風的主流很是不同,如果問甚麼是發燒Hi Fi碟,大概以此可以分野。我最喜歡翻唱自譚詠麟的《愛的根源》和許冠傑的《印象》,當歌曲出自方文之口,便有著清新感覺!』
《明報周刊》(Feb 2014):
『編曲統一完整,成功營造高雅安靜感覺。歌唱也很好,是重新演繹,不單是「重唱」。...方文的演繹在低調中有豐富的微小細節,她的低音和淡的唱法,在香港樂壇是少見的演繹方式,多聽幾遍就能感受箇中奧妙和特色。發燒碟非單是錄音好加千篇一律的演繹,我們還要求深度、特色。』
《3周刊》(Jan 2014):
『推介〈愛的根源〉,使用耳擴來聽,人聲自然,四重奏的動態非常充裕,尤其是唱片中的靚聲錄音,樂器的開揚感用耳擴來聽更加強烈。還有她跟許冠傑非常老友,唱〈印象〉...大家應該都特別有信心。』
《頭條日報》(Dec 2013):
『所收錄的歌曲,包括《愛的根源》、《風繼續吹》、《畫出彩虹》等膾炙人口的一代流行曲。正正因為這些金曲早已深入民心,對重新演繹者倒會帶來一定壓力和難度,不過在我聽過這十/十一首歌(其中風繼續吹共有兩個版本),發覺Astor那種漫不經心的風格,反而顯得駕輕就熟,至於她酷似Karen Carpenter那種沉厚、磁性女聲,不但為這些男聲原唱舊歌帶來新鮮感,同時亦令不少深情的歌詞顯得更加動人。
要體驗發燒碟並非「口水歌」,此碟實為示範也!』
《發燒音響》(Dec 2013):
馬中超:
『今次這張《夜的眼睛》似乎是一張向本地廣東流行曲的致敬之作,皆因除了一首自己創作的「夜的眼睛」之外,全部均是紅極一時的不朽作品,但其實背後亦加入了不少創意,例如多首歌曲的配器都是採用四重奏,至於調聲方面,亦刻意要求盡量達到Analogue味道。及後當我回去再聽此碟時,發覺那種特別傳真傳神的音色,又確實是我們發燒友一直推崇的Analogue味道啊!』
高肯德:
『自方文在2008年的首張專輯ASTOR(ERSTE)一鳴驚人後,更被譽為「亞洲Karen Carpenter」,而這張《夜的眼睛》專輯在選曲及編曲上則顯出其團隊聰明之處。歌曲上全是以表現歌者聲線甜美音色,感情無限為主;潘源良及麥皓輪的編曲亦令方文盡能表達出其柔情萬縷,亦令聽者回味,特別是「風繼續吹」、「告別戀曲」,令人有濃到化不開的深深感受。音效方面,根本不用懷疑,她早被日本發燒唱片廠S2S發掘出來,已證明一切。本碟中,你可親身體驗及真正明白什麼是「3D感如在目前」的現象,方文唱歌時的位置是整個人(不單只是口型)凸了出來的,定位準繩到不得了,伴奏的樂器位置亦同樣清楚玲瓏,發燒友必定大感過癮!市面上發燒歌手的廣東金曲錄音不少,但達至曲、演、編、奏、音都屬頂級水準,此碟是其中的表表者!』
《音響技術》(Nov 2013):
流行音樂-Manfred:
『一開始的「愛的根源」,以小提琴編排入曲,將此曲編得很古典味,相當出色,接出主曲全曲的起承轉接都頗能掌握,而方文的唱亦唱出西方中曲的歌味,技巧相當不俗... 接下「風繼續吹」像「愛的根源」第二章,聲線甚細膩動人,值得一讚。』
《情真 · 遊戲 · CLOSE TO YOU》新聞及碟評:
《Hi Fi音響》(Jul 2013):
『方文深獲發燒友們賞識的是她翻唱The Carpenters的多首名作,其中低音域的腔調溫婉動人,加上她的唱藝實而不華,所以她過去在不同唱片公司發表的個人專輯,在沒有太多強烈宣傳攻勢下,依然不斷流傳開去。
首曲一開聲,由人聲清唱帶著鋼琴簡單的伴奏,方文的真摯唱情怡人兼「靚聲」... 音樂場面圓融,讓人迷醉的歌聲充滿鮮明之細節。康子妮鋼琴獨奏的《相識非偶然》顯得別具一格,同步形式的錄音水準極高,感情投入盡釋在字裡行間,擁有無瑕疵的自然傳真美感;尤其在歌曲中後段部份的歌藝和唱情表現,細膩真摯富變化,「女聲」版本比原唱更迷人。
聽畢多遍,更發現方文演唱廣東流行歌,水準已達「天后級」。譬如題碟歌的歌聲部份有極大音調的對比,唱情激越,讓人聽得拍案叫絕。方文作的多首曲的水準俱高,例如有嬴得CASH創作大賽的《做戲》、向雪懷填詞的《高攀不起》及《伏線》。不能不提的《忘記》有馮添枝作曲李敏填詞、《想.不想你》更是「歌神」許冠傑作曲的,林夕填詞,人山人海的梁基爵編曲的同擁高水平兼「靚聲」錄音。還有壓軸的《Where Did We Go Wrong?》,唱藝激越感和豐富層次的編曲襯到絕之餘,令筆者聯想起Bonnie Tyler和Celine Dion。方文走出「木匠」影子,自成一格更厲害;發燒友和流行樂迷一定不能錯過。』
《第一線 (HEADLINES)》(Jun 2013):
『Astor唱英文歌的份量絕無置疑,她聲底很厚,而且懂得在Karen那把較flat的聲線上捉到感情表達的位置,這也是我欣賞的地方... Astor最好的英文cover,就是多年重唱Aubrey了。
新碟內也有兩首唱得極好的中文歌,意外是Astor在cover中文有那份量,新錄了歷風經典「相識非偶然」,聲底的收放很好,那種憑歌詞味道而放輕的演繹,足可以作為一首向今日一班老歌手太刻意唱得生活化而變得字不清腔不圓的一群做個教材。另一首cover甚出色,就是將Natalie Imbruglia的Torn改成「他跟她」,也是我久違一次聽到一首這樣大熱的英文歌可以改得如此入味... 主題曲「情真.遊戲」找上張美賢寫詞,曲味很出...
全碟要推薦是「似即若離」,從Standard手法下帶出細膩慢板的抒情,尤其chorus一段更聽出Astor的聲底和感情的舒服感... 一首歌帶出兩段不同的轉接位,編、寫皆精妙。』
《明報周刊》(May 2013):
『方文創作了幾首歌,其他歌由馮添枝、許冠傑、黃偉年等撰寫... 聽《情真.遊戲》裡的歌,感到很自在、很自然... 方文唱得有較激情一面,不錯。』
《Theatre》新聞及碟評:
《CD聖經》2012, 2013, 2014, 2015:
有史以來最靚聲的800張CD - 流行POP:
『Astor的歌聲圓滑暢順,唱歌時全程投入,另有她自己的特色和風格...』
『碟中Astor女聲質感和定位之佳絕對達到試音級數,而伴奏樂器如鋼琴、鼓和低音提琴等都真實動人,靚聲到令人喝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