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OR FONG 方 文
Welcome to my official website. I would like to share my feelings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to all of you.
My public life, as columnist, image designer, producer, performer, recording artist, and now as guest music lecturer is well known.
I love to sing, photograph and design. I had a flourishing art business for over fifteen years.
No matter how busy I am, I make time for my family, friends and fans. Here we go!

芳華
梅艷芳的第一首電視劇歌曲大家肯定記得是「心債」;作為影后的她,所主唱過的電影歌曲大家又記得幾多?
-「心債」除了是電視劇《香城浪子》主題曲外,也是梅艷芳出道的第一首錄音作品;現在收錄的這個acoustic四重奏版本是我在個人專輯《夜的眼睛》內的「赤的疑惑」後的延續餘韻;
-「女人心」是電影《東方三俠》插曲,由梅艷芳主演及主唱,羅大佑作曲丶林夕填詞的作品,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有心人」是張國榮作曲丶林夕填詞的作品,讓梅艷芳在電影《金枝玉葉(2)》內首唱,她的唱片只收錄過合唱版及現場版,獨唱版本為張國榮主唱;
-「無人願愛我」是劉德華丶鍾楚紅主演的電影《獵鷹計劃》主題曲。今次這張專輯內的鋼琴伴奏版本是人聲與鋼琴同步錄音;
-「親密愛人」是中丶港丶台無人不識的國語經典金曲,與另一首她的國語專輯主題曲「小心」同樣是小蟲的詞作。
猶記得在2016年《梅艷芳—致敬我們香港女兒 - 慈善音樂會》中第一次仿效她穿上婚紗演唱「心債」及「赤的疑惑」,希望藉著穿上婚紗,秉承她敬業樂業的精神,感覺也好像默默向觀眾承諾了嫁給舞台一樣!
梅艷芳,是我們「香港的女兒」,是八十年代粵語流行歌曲最有標誌性的歌后,地位超然。有幸與她在華星時期有一面之緣,她率性隨和,積極提攜後輩,是我們的大師姐、好榜樣,是巨星的典範。
梅艷芳歌演俱佳,她的歌曲與造型每每配合得天衣無縫,形象百變,深入民心,是真正的舞台女皇,一代芳華,無人能及,讓我們一起歌頌她,懷念她,讓她的歌曲代代傳承下去。
高質音檔 vs 實體唱片
發燒錄音與音樂載體之我見
近這二十年來,突然大量湧現一批質素參差新錄製的發燒唱片,價格由幾十元至幾百元港幣不等,但請留意,價值與價錢並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有些靚聲錄音選用較少名氣的音樂家,和編曲取向採用配器較少的,這樣成本相對較低,銷售價格可以較為便宜,但質素不一定差。相反,為迎合發燒市場而故意標榜用了最貴的錄音配套設備丶最貴的音樂人丶最出名的製作人等等,成本可能要貴好幾倍,銷售價格也肯定不會相宜,但最終靚聲或好聽與否,是各方因素的結合及個人取向。
但話分兩頭,一邊用家沿用開壓縮的音檔,他們大多是較年輕的一羣,生長於互聯網的世代,習慣在網上隨意聽大量歌曲,有原創小品,也有二次創作的翻唱歌曲,或是還沒有出版唱片的宣傳單曲,種類之繁多,大大減少了同一首歌翻聽第二次的機會。另一邊多是經歷過黑膠唱片丶卡式帶及CD的年代,較為喜愛實體唱片與其包裝之質感,也有些是因為喜歡懷舊。他們比較偏愛聽舊歌,因為舊的錄音技術比較少剪接及少調音的功能,樂手與歌手大多是偏向練熟樂曲後才一take過錄音的,不能出錯,否則可能需要重頭再錄一遍。所以揀選的音樂人是非常嚴謹的,歌曲整體也比較有真實感。反之,現今可以有更多不同的選擇,例如可以選擇音色特別的但唱功一般的新人歌手,以後期音效技術同樣也可製作出很多優秀的樂曲。此外,我也有一些二十出頭丶家境較為富裕的學生,他們會懂得去選擇購買高音質的新曲音檔,所以年齡也不一定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我看群星演唱會
最近在朋友介紹下,百忙中抽空去看了一場在大會堂舉行的群星演唱會。作為一位音樂人,大大小小世界各地的演唱會實在看得太多了,所以說實在也沒有什麼期望。沒有期望反而就會有驚喜,十幾位演唱者的水準尚算平均,計有方麗盈丶胡美儀丶張立基丶林利丶方俊丶張智軒丶陳家良丶葉暐丶張琪朗等。方麗盈丶林利是無線新秀歌唱大賽出身,張立基是亞視未來偶像爭霸戰的冠軍,方俊是卡拉OK LD碟幕後代唱,張智軒丶陳家良丶葉暐是三色台訓練班的藝員。幾位較為人熟悉的唱片歌手當然比較專業,但其他新人也有板有眼,有些更有舞蹈台風配襯;當中有位叫Jacky的歌手更非常動聽好聲!竟有幾分張學友的聲底,唱功也不俗。總括是每個表演單位都各具風格,引來不少掌聲及歡呼聲,整個節目緊湊又驚喜連連,台上台下打成一片,觀眾難得投入每首熟悉又不同曲風的歌曲,有些跟著調子哼唱著,有些不期然打著拍子欣賞,演唱會在一片樂融融的氣氛下完滿結束。
不要小看這類小型演唱會,雖然偶有歌手總會臨場失準,但如果沒有這些演出機會,那會造就出將來的紅歌星?他們欠的只是經驗及機會罷了。張智軒丶陳家良丶葉暐三位新人各有特色,而且外型討好,不失為偶像又實力唱將。方俊更選唱了難度極高又較為冷門的歌曲,膽識過人,一出場已引起觀眾嘩然驚嘆,真的叫人配服。張琪朗歌聲清澈又富有感情,令人動容,聽說她還即將舉行個人演唱會。當然,要成為大眾喜愛的紅歌星,除了天時地利人和外,我看關鍵還在於個人性格與內涵。全晚最受歡迎之一的是胡美儀,由她來當壓軸表演嘉賓實在是最適合不過。除了她是多方面的藝人,有著一定的知名度外,她多年來演唱粵曲的水準每每令人嘖嘖稱奇,印象難忘。她在短短的十幾二十分鐘分別唱了流行曲及粵曲,不單演唱技巧了得,而說話的技巧也是令人欣喜的,介紹歌曲的起承轉合巧妙地令人感動又期待,這可能跟她近年來積極進修心理輔導課程有莫大的關係,可見一位受人尊敬的歌星不會是只有區區的演唱技巧吧?期待未來將會有更多實力歌手推出發燒唱片,大家請拭目以待!
當第一次變成習慣
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而且我們在台上表演的不只三分鐘,台下就肯定也不只十年功!只有敬業樂業的精神,才會有堅持的毅力,努力認真地改進,務求盡量做到最好,每一次的表現都令人眼前一亮,真正享受工作,樂在其中,抒發自己的情緒,讓人關注你想表達的,就是藝術工作的最佳意義。
然而,要改進甚或重新學習一種樂器或一種技能,又談何容易呢!每次見到朋友可以彈得一手好琴,或說得一口流利的外語--當然不是指外國人啦!--總會上前問問是如何練習的,得到一個結論是,習以為常地每天練習十分鐘,能夠堅持十年以上,便自然學會!起初是半信半疑的,但很快不經不覺地便十年過去了,其中那位朋友真的由不懂彈結他,變成一位出色的專業結他手!看過 TED Talks 其中一段演說,一對孿生兄弟精通十幾國語言,他們的秘訣就是每天都練習,因為他們同住,每天都在一起學習同一樣東西,一段時間後,由短暫記憶short-term memory透過練習形成working memory工作記憶,反覆練習最後成為long-term memory永久記憶, 就自然學懂!情形有點像儲蓄,每天儲一點,積少成多,十年後自然有一筆錢!但如果中途取了出來用,或停止每天儲錢的習慣,那筆預期目標的錢就自然儲不成了。學習也很類似,初學時可能因為覺得有趣,因此初頭會學得很快,短暫記憶很快形成,但如果中途可能因為困難而不能堅持下去,開始以其他藉口例如忙為理由不繼續學習,很容易會半途而廢,沒有經過反覆練習便不能透過working memory工作記憶轉化成永久記憶long-term memory,short-term memory短暫記憶很快便會忘掉。因此,學而不練習,便不能真正學會,只有將練習形成習慣,我敢說,不出十年,已開始學懂!所以,朋友說的每天只需練十分鐘練上十年,其實是要把練習變成習慣。我想,或許我也要把很多的第一次變成習慣,自然不會再戰戰兢兢吧!
要不要?
運氣還是實力
香港之女
唱片監製
巨星
興趣
英之緣
如何成為好的唱片歌手?
唱片監製的工作範圍很廣泛,是全方位的製作人,大多數是由零開始構思,曾為各類公司及機構度身訂造合適的影音宣傳品,留下很多珍貴的回憶及寶貴的經驗。能夠為客戶設計出令人難忘的廣告,提升客戶的競爭力,加強企業形象,得到客戶的讚賞及認同,那份成功感及優越感是不能言喻的。這也是驅使我們一直不怕艱辛甚至不息代價堅守理念的最大動力。
客戶的信任及支持,對於創作人尤其重要。近年來製作多張自己及其他歌手的發燒唱片,開展了發燒唱片的業務。眼見唱片業萎糜不振,認識很多從事音樂創作的朋友都紛紛轉型甚至轉行以維持生計,唱片公司亦各出奇謀,早陣子一窩蜂似的推出各式各樣的合輯,現在則以推出以女聲為主、翻唱舊歌以發燒錄音為賣點的專輯。隨著大量這類的唱片湧現市場,良莠不齊的現況日益嚴重。由於製作成本與質素參差,很多喜愛唱歌的人便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機會。即使是新人也可能可以輕易推出個人專輯,成為唱片新星,一嘗當歌手的滋味,實現當歌手的心願。
然而,要當一個真正的唱片歌星,真的是這麼容易嗎?
記得以前還是一間國際唱片公司的合約歌手時,偶然遇過一位有經驗的歌手對我說,出唱片不難,如何可以繼續出唱片才難!這位歌手繼續跟我分享他的故事:跟我一樣,他也是透過歌唱比賽被發掘,但他簽約香港的唱片公司,卻要等到在台灣才有機會出唱片。之後回港幸好也有機會再出唱片。然而,一張又一張的個人專輯推出後,反應卻只是一般。他外型不俗,歌藝亦出色,可能稍稍欠缺運氣吧。長江後浪推前浪,若然不能在短時間內令人留下印象,那怕是多麼有潛質的藝人,恐怕投資者還是會另覓人選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就是最顯淺的商業原則。
可幸的是,這位歌手和我一樣,起初雖然發展得一般,但我們默默耕耘,也懂得變通,漸漸地各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各有專長:他成為了一位經理人,我就成為了發燒唱片監製及歌手,繼續在音樂圈發光發熱。
發燒歌手的入行,我認為現在的門檻不是人們說的那樣高,但卻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容易!由於現在發燒唱片比從前普及了許多,選擇也五花八門,消費者要求也會相對較高。還是那句,入行易,留下難!若有志成為出色的發燒歌手朋友們,我會建議還原基本法,即是歌首要唱得好!唱翻唱歌的話,要比原唱者更有特色,才會有知音。記著,消費者當中不乏專家,他們有耳朵的多的是呢!不要以為某某歌星唱得一般,你唱得好過他,你便可以當歌手!很多想入行的新人或許只是想當明星偶像罷了!要想成為好的唱片歌手,不可自欺欺人,更不可自滿,必須力求上進,知己知彼,才有資格去爭取機會而已。若只是想當偶像派,現在競爭比從前更激烈,更需要有一把好嗓子,而且還要有天時、地利、人和啊!傳世的歌星,大概不會只是僥倖吧?
生命中的鷹
如何是好(下)
如何是好(中)
如何是好(上)
《發燒音響》月刊專欄 :也談發燒
方文 .向雪懷香港會展簽名會
向雪懷寫給方文《情 · 懷》專輯的話
令人懷念的第一次
剛從馬來西亞演出回港不久,就爽快答應了一件從來沒有做過的艱巨任務:寫稿!
不久之前也有記者朋友提議我可嘗試寫鬼故出書,自己也有興趣創作,寫寫旅遊趣聞、娛樂秘事,甚或諷刺時弊,試試亦無妨;但礙於只想專注從事與音樂有關及慈善的工作,遲遲未有動力嘗試。大概是這次大馬演唱會及後自駕遊不亦樂乎,太得意忘形才會這麼衝動的首次以二千字來現場報導作為歌者第一身的喜悅。
甫一踏出機場,已經要馬不停蹄地趕著接見馬來西亞傳媒做專訪。幸好自己一早準備了髮型,只需匆忙地梳洗化妝便可,才不致被延遲的班機耽誤行程。而且剛巧遇著是馬來人的新年假期,更不容有失。
一連數天從早到晚的訪問,首次接觸的大馬平面媒體、電台與電視台,著實有很多的新鮮感及複雜的心情。有第一次全英語的錄像訪問,第一次遇見馬來西亞的同鄉記者(自己幾代都是大馬華僑),當然有第一次全華語的還要是直播的電台訪問!那份既新鮮卻親切但又緊張的感覺真的難以用筆墨形容,疲累亦興奮得一掃而空。
終於來到重頭戲也是今次大馬之旅最重要的任務-《我是發燒歌手》HiFi Live音樂會。這次是為慶祝星馬大眾集團九十周年,由大眾書局CD-Rama特別呈獻首次大型Hi-Fi音樂會,作為慶典的一場回饋樂迷的特備活動,非常有誠意!被邀請之演出歌手顧名思義全是Hi-Fi發燒歌手,在發燒唱片界有一定的好評,有不少發燒友追捧。CD-Rama邀請了當地美聲組合2V1G(Winnie何芸妮、Roger Wang羅傑、Serena張盈慧)、鋼琴家鄭澤相、May毛依媚,與以被冠上「亞洲Karen Carpenter」之名、代表香港的我,首次跨國合作演出。很榮幸可以有此難得的機會以音樂會大馬發燒友,藉此再一次衷心感謝大眾書局與環球唱片促成這次發燒唱片界盛會,雖然馬來西亞仍然處於被稱為國難之馬航事件系之悲傷沈重氣氛,但當晚仍然被傳媒大篇幅地廣泛報導,好評如潮,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能以真音樂緩和哀傷的情緒,撫慰創傷的心靈,真正做到以音樂帶出正能量,獲得空前的成功,為低迷的唱片業界、歌手及樂手們無疑打了一支強心針。
音樂會終於在本年七月二十八日假吉隆坡KLCC - Plenary Theatre隆重舉行。我們一早已到達會場進行綵排。第一次與當地頂尖級Hi-Fi爵士樂手人馬合作,心情難免又驚又喜。再加上連日來天氣酷熱但又行程緊密地踏著時興的幾吋高跟鞋拍照宣傳,並不停要以三種語言工作,即使是隨我同行的兩位香港私人助理也差點吃不消。幸好已經來到到步的第三天,而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都懂得以廣東話溝通的,總算容易適應下來。環球唱片的悉心照顧亦功不可沒,幾天來儘管忙碌,但仍能忙裡偷閒,帶我們吃盡大馬美食:有別於新加坡的肉骨茶、香港沒有的芽菜雞、各式各樣的地道小食及惹味的多種海鮮等,又便宜又可口!還有情有獨鍾的兒時情懷咖央多士和特產咖啡…就算我不喜歡吃辣,演唱會一完畢,當晚已急不及待仍然腳踏高跟鞋也放縱地大吃一頓去了。
去大馬一定會掛住吃的。我們當天早上綵排完畢,午飯已開定紅酒慶功!然後下午各人開始準備變身,化妝、做型…忙到不可開交之餘,我居然還有精力間中接受電台專訪!這可能就是在香港訓練有數,一心幾用的藝人特性。於是好像很快便到了傍晚七時,演唱會便正式開始。真的如電台預言,坐無虛席。因為有消息指出,這有別於一般的音樂會早已全場爆滿,無法再兌換到入場券了。也許演唱會主題《我是發燒歌手》容易令人聯想起《我是歌手》之類的現場實力演唱,確實會令樂迷非常期待的。而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會以購買專輯送門票的概念,讓發燒友以一個價錢既可到場館親身享受一流聲效的現場奏樂及演唱,還可以在夜闌人靜時細細回味高質素的發燒錄音,或可比較同一首樂曲在不同的環境氣氛下,有著不一樣的感染力,樂趣無窮。而先購買唱片,聽過有關發燒歌曲,才去看該演出歌手的現場演繹,可大大提高投入感,容易引起共鳴之餘,更有另一番音樂感受。這也是我們香港同業可嘗試的有效宣傳方法之一,值得參考。
節目一開場,我們眾表演者率先一字排開,神情肅穆,對近日馬航的死難者默哀一分鐘,以表哀悼。隨即展開一連串高格調的爵士樂,把哀愁通通帶走。打頭陣的我以戰戰競競的心情先用謹識兩句的馬來語跟大馬的觀眾打招呼,唱出第一首歌,也是收錄在我第一張唱片內的英文歌-Desperado,再唱出第五張廣東唱片內的〈愛的根源〉。歌曲引子由鋼琴家鄭澤相獨奏帶出,在此特別多謝他替我為是次演唱會歌曲重新編奏。第三首〈Superstar〉特別由Roger以高超的結他技巧替我伴奏,我的第一節演出就此順利完成。
跟著出場的2V1G、Serena、Winnie、May,她們都是演唱華語歌曲為主,各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全是實力的好歌手。好戲連場,我分別與挺着四個月孕肚的Serena合唱了〈長夜My Love Goodnight〉,以及與Winnie合唱了〈Over The Rainbow〉,然後我獨唱一曲〈Close To You〉,再請出類拔萃的歌手及樂手們以我的〈風繼續吹(告別版)〉和全場大合唱作結,真是樂事。兩個半小時的演唱會就在我們與台下所有觀眾大合照及享受站起來拍掌的朋友歡呼聲下完滿結束。此外,大家當然意猶未盡,歌迷魚貫地排隊跟我們合照取簽名呢!
畢竟這是馬來西亞第一個大型Hi-Fi歌手演唱會,也是馬來西亞出色的爵士樂手與我首次音樂Crossover,總是令人懷念的。經典專輯 "Erste" 星馬再版推出,環球唱片榮譽發行
"夜的眼睛" & "Erste K2HD version" in Malaysia
發燒音樂
Carpenters Once More
Karen Carpenter逝世30周年香港紀念演唱會2013
唱原創還是翻唱歌好?
Encouragement on 6.8.1993
Merry Christmas, Darling, December 24
I wish you were with us!
Reference: Carpenter, Karen. KIQQ, Los Angeles, California. Interview, 24 December 1978.
互動教.學
喜歡互動教學,喜歡思考,喜歡發表。記得小時候老師常常鼓勵我們發問,解說要懂得發問,必須經過思考,從而明白,不經不覺間便能學會,不一定要死記背誦。久而久之,不單真的學會很多課程的知識,而且習慣了這種思維,即使學習新事物,也能事半功倍,工作自然得心應手。
懂得思考、發問,最好還能發表。現在工作或是科研學習,經常要做presentation,懂得發表才是真正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Boxing Day 拆禮物
香港聖誕氣氛非常濃厚,早在11月中旬,四周已有各式各樣的聖誕燈飾及佈置,而我今年早在十月已開始張羅籌備,忙個不亦樂乎!
在香港普遍誤傳12月26日為拆禮物日,以為所有聖誕禮物必須等到此日才可開封,因此這天在香港又稱為「拆禮物日」。其實其他國家並沒有此傳統習俗,以歐美為例,所有聖誕節禮物早在聖誕前夕(12月24日聖誕夜,中文又名平安夜)或12月25日聖誕日早上已經可以拆開。不過,相信很多朋友一定急不及待一收到禮物便當場拆開來看,甚至即時使用!你拆了禮物沒有?
Never Sing A Song The Same Way
Cover Versions That Weren't Recognised
Waterman had started off trying to write something Abba-like. then he discovered that Abba had borrowed a lot of their ideas from Mozart too. On other occasions, Beethoven has proved a handy source of melodies and chord voicings.
Sweeting, A. (2004).Cover Versions. Great Britain: Pimlico.
Singing, Much More Than Speaking
Keep the Mind Open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when you are recording someone like Matt Monro or Shirley Bassey, who don't write their own songs. It is the job of the producer and people in the business know that you record Matt, or Shirley, or Cilla Black, they will send you songs with those people in mind. Even the public sends offerings. But that is not enough. You still have to search. You still have to ring up the publishers' offices.
You might think that they should be smart enough to send the stuff without being asked. But everyone isn't smart all the time. Sometimes, if you push them enough, they may produce something which they have not thought of as suitable anyway, because they tend to send you only the obvious ones. If you have had a hit with Cilla Black called 'You're My World', the next three months' mail will consist of songs exactly like 'You're My World'. It will not occur to anyone that you and Cilla might be interested in 'You've Lost That Loving Feeling' or 'Baby, It's Cold Outside'.
Ideally, the producer should try not to stick to the same thing." (George Martin, 1979)
Design Is...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Now we start from Steve's early years. After Stev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in California, he enrolled in Reed College in Portland, Oregon. As he had dropped out the normal classes of Reed College, he could dropped in auditing a calligraphy class that he interested in. Reed 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He said,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He later stated,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all the Macintosh line of computers, the iPod, the iPhone as well as the iPad later on. The Macintosh became the first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small computer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He continued, "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 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 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Steve loves The Beatles. He has referenced them on more than one occasion at Keynotes. He has also described his business model as The Beatles in the magazine 60 Minutes. But his favorite musician is definitely Bob Dylan, whose tunes he played throughout his youth with his guitar at home. He would discuss the lyrics with his friends. In an unauthorized biography, The Second Coming of Steve Jobs, Steve dated Joan Baez during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A number of sources have stated that Steve had considered asking Baez to marry him. Some people believe he dated Joan Baez mostly because she was Dylan’s ex. I remember when I had to record the song "Diamonds And Rust" that was originally sung and composed by Joan Baez, I had just noticed about that.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As Time Goes By
Herman Hupfeld wrote "As Time Goes By" for a Broadway musical play in 1931. In the original show, it was sung by Frances Williams. "As Time Goes By" had been part of the story from the original play. When Warner Bros. turned the play into a movie, they kept the song because Warner owned the publishing rights. The song was re-introduced in 1942 in the film "Casablanca", it was sung by Sam (Dooley Wilson) in the movie, but Wilson could neither play piano nor sing. Warner considered giving him lessons but eventually decided to let him sing only and dub his piano playing by pianist Elliot Carpenter. Composer Max Steiner, hired to write the movie's score, thought "As Time Goes By" was weak and conviced the producer to let him write his own composition to replace it, but the actress Ingrid Bergman had already cut her hair short for her next role in another film and could not re-shoot the scenes which incorporated the song. "As Time Goes By" survived by the timing of a haircut.
Dots 點滴
你不能把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這刻串連起來;只有當你在未來時回顧,你才會明白那些點滴是如何串連在一起的。
都是那些日子(二)
1-1-11
「第一天」與「最後一天」
「維持第一天的熱情,保有最後一天的戒慎!」
史提夫.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 製造了世界第一部個人電腦Apple I,是蘋果公司(Apple Inc.) 的創辦人之一。他每天早上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賈伯斯的一段話:「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他又補充說:「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的最好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第一天」又是什麼呢?「第一天」入學,我們對學校、課本、同學充滿好奇心...「第一天」上班,我們謙虛,願意學習,有衝勁...「第一天」約會,我們心如鹿撞,珍惜相處的每一刻...「第一天」升職,新官上任三把火,雄心壯志,要有所作為...回想我們做任何事的「第一天」,都是我們最有活力的一天。請用最積極的態度渡過每分每秒。
這是我從網路節錄改編而成的,與大家分享。
The Wizard of Oz
遺失手提電話
雖然早陣子想過轉用iPhone,但始終沒有實際行動;雖然iPhone有很多我喜愛的功能,但我對這部N82有感情,有更多我喜愛的東西...
當然有點失落,患得患失,或者是時候終結,好像終止一段莫名關係,是解脫?
都是那些日子(一)
其實《天織堂》推出第一張大碟時只有兩人,Henry & Jenny;入行前Jenny 和我早在港台一個歌唱大賽時認識,其後我倆不約而同簽了同一間公司。再後來唱片公司把《天織堂》宣傳為雙主音,實際上我只客串了幾首歌,歌曲計有「搖搖擺擺」Unplugged 版、「接納心歡喜」國語版等;其中一首上榜歌「找一晚快樂」粵語版是商台廣播劇的主題曲, 《天織堂》亦於同年獲得商台叱吒生力軍組合銅獎及TVB最受歡迎創作歌手銅獎。
其後《天織堂》轉投新藝寶唱片,推出了第二張大碟;我就轉簽BMG唱片作個人發展。我們三人昔日的照片和原版「找一晚快樂」及「白貓黑貓」只有在華星的卡拉OK碟才可找到了。至於「白貓黑貓」我是和音,「搖搖擺擺」Unplugged 版就有幾個,我唱的版本只在電台宣傳時播放,基於合約所限,沒有出版。
批評
我們有時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特別是朋友及家人的意見;朋友的一句說話,我們可能都會耿耿於懷!其實,即使是長期一起生活相處的家人,也不一定能了解你,認同你,何況是各式各樣的朋友。只要我們做好應做的事,真正關心你的朋友及家人即使不能了解你,也會諒解你,包容你,支持你。
我很高興近來每天都收到來自各地歌迷的來信,包括中國內地、台灣、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的網友,多謝您們給我很多寶貴的意見,特別是選曲的建議,可以看出您們對我的關注;素不相識的人給我的鼓勵更感振奮!非常感謝您們的讚賞,歡迎您們日後多些善意的批評,我和我的音樂伙伴必會盡力做好。
forever young.forever love 青春與愛情
「青春」與「愛情」相信是人們一直不變的思考議題。
古詩有云:「只要人心活著,青春總有來時。」青春可比喻美好的時光、珍貴的年華。
在此專輯裡收錄了一首點題作品〈Forever Young〉,其中歌詞道:
「Youth's like diamonds in the sun, and diamonds are forever...」意思是:
「青春就像陽光下的鑽石,而鑽石是永恆的...」
那麼何謂愛情?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定義。現代定義為:「兩個人基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對對方最真摯的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最強烈、穩定、及專一的感情。」很抽象吧?我也似懂非懂。我們都渴望擁有青春,更想擁有愛情,把最美好珍貴的統統留住。我不介意唱別人的歌,能觸動心弦的就是好歌,即使已有成千上萬各有特色的版本,珠玉在前,還是值得一唱再唱,百花齊放。再者現今科技發達,由編曲、彈奏、演唱、錄音,到混音及母帶後期製作,每一部分皆可更上一層樓,精益求精,那怕是再舊的老歌,也可再次勾起點點回憶,甚或當作新歌亦未嘗不可,這樣好歌或許傳揚更久遠,就是永恆。
搬遷
我卻是:開心搬遷,不開心又搬遷。
不知怎的,因為種種原因經常要搬家或搬辦公室,一年可以搬上三四次之多!搬遷既辛苦又麻煩,但經過多次訓練,卻累積了不少心得,獲益良多。總而言之,利多於弊。
最近就是因為搬寫字樓,連日來疲於奔命,忙得不可開交。香港人慣性忙碌,甚至扮忙,或許忙碌可以使人忘記,我想總有一天我不會再搬來搬去的。
Accuracy - Punctuality
~ Dr. Christopher Hillman
We Are Still Alive!
悼念陳任(Joe Chen)
認識Joe Chen(陳任)始於1996年。那時黃毛丫頭的我剛簽約BMG唱片公司,正跟隨恩師Ricky Fung(馮添枝)、Sam Hui(許冠傑)、Ricky Hui(許冠英)、Teddy Robin(泰迪羅賓)等本港著名巨星大哥學習中西流行曲數百首,並組成樂隊HIT Band,於各大酒店私人派對上客串演出。Joe擔任主音歌手的樂隊The Menace在六十年代紅極一時,與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The Lotus、The Mystics、D'Topnotes等,都是最當時得令的樂隊組合。現在閒時我們還會相約各方Band友好友一起Jam歌或吃飯,一轉眼已超過十個年頭。

醉心音樂愛夾Band的陳任
有說陳任彷彿與英文金曲畫上等號,被視為香港中文唱片騎師鼻祖。個人認為絕不為過。
熱愛音樂的陳任於六十年代投身廣播界,先後服務本港三間電台。最初在商業電台主持年輕人節目,是香港中文電台第一代DJ,亦是引入歐西流行曲的先驅者。其後轉投香港電台,風格獨特,大獲好評。印象中的陳任為人率直樂觀,說話一針見血,從不轉彎抹角,縱橫娛樂圈多年,廣結不少真正朋友,深得大眾的喜愛。離職後曾出任新加坡寶麗金唱片公司行政工作,直至九十年代新城電台啟播,出任勁歌台首任台長,曾有「勁歌老總」的稱號。近年再次為港台主持音樂節目,致力推廣懷舊經典金曲,對廣播界貢獻良多。記得某個星期天晚上,我應邀出席港台Albert Au(區瑞強)主持的現場音樂節目《2000靚歌再重聚》,即席唱了幾首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赫然發現「一代宗師」陳任就在我面前的控制室隔著玻璃仔細的看著聽著,一臉鼓勵的慈祥笑容!
還有一次Joe到訪Studio,我正在跟Sam和Ricky練歌,他得知我除了特別愛聽The Carpenters外,還會聽很多不同類型風格的音樂,當時就很喜歡聽Tori Amos、Jewel和Sarah McLachlan,還有Jim Brickman等。他便告訴我他第一次聽到《Silent All These Years》這首歌時已很喜歡,還四出推介,但當時多數人都覺得那首歌比較冷門,甚至可以稱得上為另類,不是人人懂得欣賞和接受,恐怕不能成為本地主流流行曲。結果後來改編成王菲主唱的《冷戰》,竟然連當時的卡拉OK都大受歡迎!可見他對音樂觸角的敏銳和堅持。
識飲識食的陳任
陳任很喜歡吃,也很懂得吃,廚藝了得,曾為多份報章撰寫飲食專欄,他告訴我足有八份之多!絕對是多才多藝。在九十年代更先後開設多間食肆,計有私房菜、酒吧、餐廳及甜品店。曾有幸應邀到其府上作客,與幾位熱愛音樂的朋友-包括他聲色藝俱全的歌星太太Alvina-親嘗他真正的私房菜,實為人生一大美事!
身為後輩的我,跟他雖然談不上熟稔,但點滴在心頭...對於收到他於十一月一日因肺癌引起肺炎併發症病逝的消息,覺得很突然,深表惋惜難過,希望他的家人節哀順變,Uncle Joe: Rest In Peace!
Long Vacation 悠長假期
私人理由,暫時休假,懇請見諒;如有任何垂詢,歡迎來信到fans@astorfong.com,多謝支持!
Release Me
他近年致力於亞洲電影配樂,作品包括《亞虎》、《猛龍》、《三國之見龍卸甲》等。還記得多年前收到他的一個電話,邀請我為他配樂的一部電影重新演繹一首英文歌〈Release Me〉,他說那首歌很適合我的聲線演繹。那時我還沒有聽過那首歌,不知道那是怎樣的一首歌,是誰唱的也毫無頭緒!幸好分類是我的強項,搜尋是我的僻好!特別是尋找與音樂有關的東西,我會有加倍的耐性。
那時候,要尋找一些不熟悉的東西,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資訊科技發達,足不出户,也能知天下事,確實比以前方便多了。當然最後我必找到那首歌,還意外地發現原來有很多不同的演唱版本!像尋到寶似的,喜出望外之餘,知道Henry原來很了解我的聲線,從那時開始,對他刮目相看。只可惜那時剛巧我與BMG唱片公司有唱片合約,遭到當時的總經理林姍姍反對,說可能未必配合歌手形象,告吹了。那是張國榮與常盤貴子主演的《星月童話》,無緣與已故一代藝術家張國榮先生合作,難免有點唏噓。
還有一段小插曲,那次偶然遇上一位老先生,他很驚訝怎麼一位年輕小姐會懂得欣賞這種老歌,委實心中有愧!
巧合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我在求學時期曾經修讀醫學護理(Medical Nursing),機緣巧合輾轉涉足出版界、廣告界、唱片界、公關界,以致I.T.界,台前幕後,發展成今日的多媒體製作監製,很難想像與香港流行女歌手楊千嬅一起在醫院共事的日子,更難想像彼此從不同的途徑踏入娛樂圈,但又偶爾在相同所屬的唱片公司或錄音室重遇。
巧合的還有在醫護界任職期間認識的耳鼻喉專科醫生Victor Wong,我某年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週年晚宴擔任表演嘉賓獻唱時我們在席間相遇,才知道他的太太是名人查小欣的胞妹。現在大約每年三月轉季,總會因鼻敏感或喉嚨痛藉以順道探訪已成為我和家人的家庭醫生這位老朋友。更巧合的是,他是本地很多有名的歌手的專用醫生呢!
See You On Facebook
Long time no see! You can now share pictures with me, not only words! By using a Facebook account, you can also meet my friends! See you there!
Cheers,
Astor
I Can Still Feel You!
Leave and Love
And I know it won't be easy
I've been thinking these past few days
It might be time to leave
You're like a stranger
Then you're a lover
Never the same always hard to believe
I'm caught between goodbye and I love you
Never knowing quite where I stand
I'm caught between goodbye and I love you
Falling both ways nowhere to land
So constantly stranded
I can't understand it
This double life you've handed me
Is like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If we go on much longer
If my doubts grow any stronger
Then I may have to let you go
If only to survive
Give me a reason
Why should I stay here
I've tried so hard
Just to keep love alive......"
Raise Me Up!
Kevin的話,鼓舞了我,raise me up:
(一)伟人题词
登高眺远 不断突破既有
披坚执锐 努力求索未来
(二)亲朋祝福
感谢在忙碌的生活中仍然记得我生日的亲朋好友.

特别感谢小猪猪同学以上的作品.
(三)名人Gift
最意外的Gift嘛 - 应该算是Astor发来的歌曲了.
<When I Dream>是大片<猛龙>的主题曲,由我们的Astor演唱.
惊喜之余,就让我把它作为这里的背景音乐,大家一同欣赏吧:)
我的弟弟也是山羊座(摩羯座)的,祝你們事事順利,開開心心!